(在以往高中以下只有條件嚴格的清寒學貸時,
絕大多數人高中是不可能有學貸選項的)
那,試著模擬一下美好的故事吧
"繳學費前總要打電話到處低聲下氣湊學費..."
這樣的故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有個朋友開口調頭寸,原因是孩子的私校學費。
朋友認為私校管教較嚴,希望從國中就開始讓孩子念私校。
喔,他有三個小孩,每個差兩歲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若你遇到這樣的朋友,你的反應是....?
在那樣的年代,這種事情大多是靠"標會"解決大部分金額來源;
畢竟那是私校學費,三份私校學費。
如果你自家孩子都不是念私校了,即便你願意借,你老婆願意嗎?
講難聽的,真的很清寒還借錢(非政府學貸)念私校,這是打腫臉充胖子
唱好聽的,就是"窮不能窮教育"
(但用在這真的對嗎?何況生活真的有可能過不下去的人,迷信私校?)
你可能會好言相勸,不用迷信私校
(說實在的,嚴? 地區來說,拿精誠比正心?)
即便精誠並非台中貴族學校等級的私校學費
也起碼是三四萬,多數家庭孩子大學才會出現的學費
而一個清寒家庭,讓小孩從國中就開始念私校?
還是一個特別強調家庭教育、強調身教遠大過言教的父親?
(過去都有截圖囉^^)
為什麼這樣一個強調家庭教育的,滿口大道理的父親
會迥異於諸多清寒家庭的父母,
能夠不顧(他們口中的)現實經濟狀況而對私校有令人咋舌的迷信?
你老婆可能更實在一點 "借錢給人家充門面?" "我們自己都沒那麼奢侈"
但是,朋友的狀況似乎不只是這樣?
事後還聽聞他們一家自稱同時有著"十幾二十年還不完的債"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樣從頭看這件事,好像多了好幾個有趣的點
更甭說在84年他家老二老三還沒念大學時,他用祖產貸了215萬
然後,孩子大學學費都用學貸,對外大聲地說著他們用學貸
87年,人家又貸了667萬...
學貸什麼的,到了101年還是放在那裏沒還完,
他家的孩子特意提出來對告訴外界。
一直以來讓外界知道的是
"清寒,努力借錢讓孩子念書,還背著十幾二十年還不完的債
在老二升大二時又扛下千萬家族債務 "
從來沒有詳細內容的兩段債務,還一段比一段扯
喔,一定是因為為人厚道,而且還是扛下家族債務
這麼有義氣,這麼厚道的人,怎麼可能去說那些內容呢?
(咦,很厚道的人會拼命對外說他扛下家族債務嗎?)
那,另個有趣的點就是
如果真的有願意那樣資助那一點都不少的私校學費的親戚朋友
(老大高二老二國三老三國一
到老大高三畢業,至少有兩年是三份私校學費同時繳)
好像真沒見過這愛出名愛出風頭的一家子,有實際的感謝對象?
就不要算補習,還有人家模範母親以前還說他們有請家教..
這些花費都不要算沒關係
自稱一直是到處借錢拼湊學費,講起來卻只有自己家很辛苦很神很厲害
卻沒有一個,沒聽過對外感謝願意資助學費的任何一個實際對象?
結果,過去說話很大聲
只剩下做不敢當,敢掰不敢認,只剩下裝死。
那,不可能存在龐大的家族債務;也沒有那個原先十幾二十年還不完的債
(見上篇,如果有,不可能在73年說要用房地產貸50萬給柯毓輝做生意,即便那是演戲)
84年貸了215萬後 87年又貸出667萬的模範一家
在金額完全無法相比(連國高中學費都不夠比)的國立大學學費
特別都用了學貸(還講很大聲)這件事
"借錢念書也沒有什麼好丟臉的" 這件事情,就沒有什麼要說的了?
也不提那有能力還清也不願意早早償還還特別拿出來講的部分
最起碼,三年前不是說了"成長史被扭曲"嗎?
怎麼? 只剩下噤聲?
原來.....都是你們自己先扭曲完再用力對外放送阿?